日常維護必做項:延長紫外線輻射照度儀壽命的5個關鍵習慣
點擊次數:52 更新時間:2025-09-22
紫外線輻射照度儀是監測紫外線強度的核心工具,其核心部件——紫外線傳感器(如光電二極管或光電池)對灰塵、高溫、化學腐蝕及機械損傷極為敏感。良好的日常維護能顯著延長設備壽命(從1-2年提升至3-5年),保障測量精度。以下是延長其壽命的5個關鍵習慣。
習慣一:使用前后及時清潔傳感器
傳感器窗口(通常為石英玻璃或藍寶石材質)易附著灰塵、油污或紫外線固化殘留物(如UV膠碎屑),遮擋光線導致測量值偏低。每次使用后,用干凈、柔軟的無塵布(或鏡頭紙)輕輕擦拭窗口,去除表面浮塵;若沾染頑固污漬(如油脂或化學膠),可蘸取少量無水乙醇(或專用傳感器清潔劑),以圓周運動方式輕拭(避免用力過猛刮花窗口),較后用干布擦干。嚴禁使用鋼絲球、硬毛刷或腐蝕性溶劑(如丙酮),防止窗口破損或傳感器鍍膜損傷。
習慣二:避免高溫與強光直射存放
紫外線照度儀的核心元件(如傳感器、電路板)對溫度敏感(工作溫度通常為0-50℃,高溫會導致元件加速老化)。使用后不要將設備留在高溫環境(如剛關閉的UV固化箱旁,溫度可能>80℃),應存放在陰涼干燥處(理想溫度10-30℃)。同時,避免長時間強光直射(如陽光直射或強紫外線燈照射),即使設備關機,紫外線也可能使傳感器產生“光疲勞”(靈敏度逐漸下降)。存放時建議用防塵盒(或原裝包裝袋)遮蓋,減少環境光干擾。

習慣三:定期校準確保測量基準準確
紫外線照度儀的傳感器會隨時間推移(光老化)或使用頻率(高強光照射)導致靈敏度漂移(測量值與實際值偏差增大)。即使未出現明顯故障,也需每6-12個月(高頻率使用場景每3-6個月)進行專業校準(返廠或使用標準紫外線光源比對)。校準能修正因老化或污染導致的偏差,確保測量結果始終符合標準(如UV膠固化要求強度偏差<±5%)。忽略校準會使設備“帶病工作”,長期積累的誤差可能導致工藝失敗(如固化不全)或安全風險(如光療劑量超標)。
習慣四:輕拿輕放防止機械損傷
照度儀的傳感器(尤其是精密光電二極管)和顯示屏(如LCD或OLED)非常脆弱,劇烈震動或跌落可能導致傳感器移位(接觸不良)、窗口破裂(灰塵侵入)或電路斷路。使用時避免將設備隨意扔在桌面或工具箱中,攜帶時放入專用防震包(或原裝便攜箱),防止與其他硬物碰撞。安裝探頭時,輕拿輕放,避免用力擰動或擠壓,確保連接穩固但不強行施力。
習慣五:電池與電路的合理維護
若照度儀使用可充電電池(如鋰電池),長期不用時需將電量保持在40%-60%(避免滿電或虧電存放導致電池鼓包或失效),并每隔3-6個月充電一次;若使用干電池,長時間不用時應取出電池,防止漏液腐蝕電路。日常使用中,避免在低溫環境(<0℃)下長時間使用(電池性能下降,可能導致設備突然關機),同時定期檢查電池倉觸點(用酒精棉簽清潔,防止氧化接觸不良)。
這5個關鍵習慣(清潔傳感器、避免高溫強光、定期校準、輕拿輕放、維護電池)看似簡單,卻是延長紫外線輻射照度儀壽命的“核心秘訣”。通過日常的細心呵護,不僅能減少設備故障率,更能保障每一次測量的精準可靠,為紫外線相關工藝的安全與效率提供持久支持。